山西挖出4000年前“天文台”13根柱子暗藏杀机,揭开“射日”真相
背过朝代歌的都知道"夏商与西周",但尧舜禹和夏朝之间藏着啥?2005年山西陶寺遗址挖出带红字的陶片,直接把神话和历史搅成一锅粥——那些"十日并出""后羿射日"的故事,难道不是传说?
背过朝代歌的都知道"夏商与西周",但尧舜禹和夏朝之间藏着啥?2005年山西陶寺遗址挖出带红字的陶片,直接把神话和历史搅成一锅粥——那些"十日并出""后羿射日"的故事,难道不是传说?
韩建业教授站在甘肃庆阳西峰的黄土塬上,眼前是南佐遗址的考古现场。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、南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,他带领团队在这片土地上揭示了距今5100年前的国家社会证据。
夜深人静时,洛阳二里头考古工地的帐篷里还亮着灯。一位两鬓斑白的考古学家摩挲着陶器碎片喃喃自语:“《史记》记载471年,30余位君主,为什么连一座王陵都不肯留给我们?”他忽然苦笑:“或许不是夏朝隐藏得太深,而是我们举着商周的钥匙,却想打开夏朝的门。”
可这些年考古队一铲子下去,挖出的东西让所有人闭了嘴——良渚有比大禹治水早1000年的水利系统,石峁有堪比史前长城的石砌城墙,陶寺有比古埃及观象台还早的“天文仪器”。
陶寺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时代使用猪下颌骨随葬最典型的一处遗址,这种特殊的葬俗,目前在陶寺文化所在的晋南地区仅见于陶寺遗址中。从陶寺墓地早期墓葬看,随葬猪下颌骨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等级。用猪下颌骨随葬不仅仅是为了死后的肉食,数量众多者是助葬之物,很可能是送
8月的丁陶烈日炎炎,却挡不住陶寺遗址博物馆内络绎不绝的脚步。开馆后的首个暑期,这座“穿越四千年”的博物馆以沉浸式展陈、互动活动和国宝级文物,让沉睡的文明“活”了起来。
想象一下,4300年前的黄土高原上,矗立着一座面积超过400个标准足球场的超级城市。它的宫殿区恢弘气派,贵族墓中陪葬着绘制神秘龙纹的礼器,甚至拥有观测天象、制定历法的精密设施。然而,这个被称为“陶寺”的庞然大物,却在史书中几乎销声匿迹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它的辉煌
学校坐落在黄土地的一个高塬上。沿着塬边,修出大约二里长的煤屑路,曲折盘旋地抵达学校门口。校门是一座高大陈旧的门楼,照壁后面,便是郁郁葱葱的校园。这是一所远离县城相对偏远的中学,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辉煌过。